黃耀明 x 周耀輝:香港音樂中的本土味道

talk minggor keyart-02-s

 

香港音樂的本土性假如有一個源頭,應該從何時開始討論?
不同年代/時期,本土性在音樂中的不同詮釋,能否與政治環境的變化同步?
流行音樂的「自覺性」,在資本和政治控制的行業環境中如何保持與延續?
香港音樂在歌詞以外的內容,還可以怎樣討論,怎樣引起大家的關注?
除了主流傳媒與公共空間,香港音樂是否欠缺其他呈現的平台或表演空間?

著名音樂人黃耀明和著名填詞人周耀輝,二十年來在音樂上合作無間,共同見證香港樂壇興衰,二人將會暢談香港本土音樂。

講座詳情如下:

日期:2016年11月17日(星期四)
時間:下午六時三十分至下午九時正
地點: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月明劇院
演講嘉賓:黃耀明、周耀輝
主持:洛楓(香港詩人、文化評論人)

留座詳情:http://bit.ly/2euHWu3

聯合主辦:文藝復興基金會、端傳媒、香港大學文學院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

OUR “PLAY” GROUND:香港街頭表演文化政策研討會

報告人:賈菁華、鄭曉彤、馬廷鋒、陳嘉雯


嘉賓:
莊正文(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營運發展主管(表演藝術))
朱耀偉(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、香港研究課程總監)
香蕉奶(街頭表演者)


主持:何建宗(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)
時間:4月28日(二) 15:00-17:00
地點: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.電影院

 

【OUR “PLAY” GROUND:香港街頭表演文化政策報告摘要】

是次研究旨在探討香港的街頭表演及相關政策和管理。自1920年代開始,街頭表演一直在香港不同的地方出現。近年,隨著街頭表演者數目逐步增加,相關的社會議題,如街頭表演是否涉及「阻街」、「噪音」等討論,亦引起了傳媒及社會的關注。面對這些討論,是次報告提出一系列有效讓街頭表演「發生」的可行政策方案,並強調,有關街頭表演政策必須對街頭表演本身具鼓勵性,以及能夠持續推動香港街頭表演的文化長遠發展。

透過文獻研究及訪問、比較香港與外國經驗,以及總結街頭表演者的實際需要和意見,是次研究呈現了香港街頭表演的管理藍圖,並鼓勵各界參與討論。建議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份:(一)香港街頭表演的實地考察及研究;(二)街頭表演管理和空間使用的討論;以及(三)街頭表演的政策建議。

其中,「街頭表演的政策建議」是具體及迫,好以緩和街頭表演衍生的社會衝突,又同時鼓勵街頭表演的發展。因此,本研究小組一共提出了 16 項相關政策建議(詳情見報告全文),且提議將16項建議以四個步驟進行:(一)訂定有關街頭表演的明確管理標準及衡量方法;(二)訂定街頭表演者發牌制度的內容、準則及機制;(三)發牌制度及「公共藝術區」試行計劃;(四)諮詢公眾有關以上三項建議的意見。

下載報告全文:http://rfhk.org.hk/uploads/Policy-Recommendation-Report.pdf

女生們說:寫作以及其他微小知覺 ——《無用的晶瑩》詩集分享會

nvsheng-s

「如果語言能分享痛,在字裏行間聽到小小的一聲呼吸、呢喃、呻吟、尖叫着一些彷彿先於語言的感覺。」

她說因為痛是如此真實而確切,所以她不得不書寫。年輕作者黃鈺螢 Sonia 以雙語詩歌記下痛,以及其他微小的知覺。 也因為能坦裎傷痛,她跟畫者陳韞相遇相知,造就這一書兩冊附畫的詩集。痛是成長的反叛,也是青春的果敢。

文藝復興基金會 x 大愛同盟 - 同音樂座談會

biglove-s

與重量級嘉賓一同暢談性向/性別議題音樂,由十月至十一月期間,三場同音樂座談會分別於三間大專院校舉行,掀起談性說別新浪潮。

來,一同唱歌、讀詞、作樂,唱造多元共融世界!大愛同盟並聯同文藝復興基金會帶來一系列音樂文化座談會,以此揭開2014年年底聖誔第二屆【同音樂】曲詞創作比賽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