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沒有人是孤島:從馬爾代夫到我城】
文藝復興公民沙龍第三期
在全球生態危機面前,誰能獨善其身?孤掌難嗚,唯有各出奇謀,齊齊發聲吶喊。 從U2、Radiohead等樂隊,公民記者、環保作家,到紀錄片導演, 他們整合音樂、文字、影像,以創作為武器,參與公共議題,結合藝術與公民力量。 他們如何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?又能否化危為機?
文藝復興公民沙龍第三期
在全球生態危機面前,誰能獨善其身?孤掌難嗚,唯有各出奇謀,齊齊發聲吶喊。 從U2、Radiohead等樂隊,公民記者、環保作家,到紀錄片導演, 他們整合音樂、文字、影像,以創作為武器,參與公共議題,結合藝術與公民力量。 他們如何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?又能否化危為機?
文藝復興公民沙龍第二期
著名德國藝術家,提出社會雕塑(Social Sculpture)理念的Joseph Beuys說過:人人都是藝術家。那麼,香港的藝術空間何在?創意工業何以舉步維艱?藝術創新與公共文化有什麼關係?年輕的藝術公民如何另辟蹊徑?
將先鋒文藝觀念引入香港的「進念.二十面體」創辦人榮念曾,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對談,分享如何建構文藝創新空間,拓展香港的文化之路。
文藝復興公民沙龍第一期
普京掌權下的俄羅斯,脆弱的民主被強權所挾持,多元自由開放的社會,遙遠無期。從Pussy Riot樂隊成員被捕,到迫害同志的惡法連串推出,新的「鐵幕」令人側目。俄式民主為何沒能帶來公民社會?在政治轉型的時代,個人怎樣做選擇?對香港有何啟示?
「成長.生命.故事」系列講座之二
時間:2013年11月29日(五)19:00-21:00
地點:香港大學本部校園莊月明物理樓CYP-P3講堂
講者:曹疏影、廖偉棠
創想沙龍文藝復興系列之九
有說,在我城,所有街頭表演都要取得臨時表演牌照;又有說,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訂立街頭表演制度;然後,又有了案例,說街頭表演不用領牌。究竟,我們有著怎樣的一個公共表演空間呢?致力街頭表演的全職小丑蘇春就,提倡街頭劇的劇場工作者賴恩慈,與支持街頭表演的獨立音樂人黃津珏,對談「公共表演」的空間、文化,與更多。